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宝宝都怕打针,到了医院又哭又闹,让爸爸妈妈心烦。那么,宝宝怕打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具体内容吧!
宝宝怕打针要应对面对打针,无论是父母还是宝宝,情绪调节都很重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远远胜过临时的安抚。这里有5个小策略,你可以尝试一下。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想办法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转过头不看针头,或者让他看看其他孩子很勇敢的样子,或者医院墙上布置的卡通图片等。家长还可以带着宝宝平时不玩的玩具,这个时候带他去玩,这样可以有效减轻宝宝的痛苦;你平静、有力的安抚也可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向宝宝传递勇敢的正面期望,对他说:”你是最勇敢的宝宝,爸爸妈妈最喜欢勇敢的宝宝。宝宝打针时不会哭,对吗?” 父母强烈的归纳性、积极的语气往往能激发宝宝的自制力,努力使自己的形象符合你的期望。
营造宝宝熟悉的场景宝宝去打针时,最好是爸爸妈妈一起去,爸爸妈妈和宝宝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庭,所有宝宝依恋的对象都在场,会让宝宝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全感。有的宝宝走到哪里都要带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如洋娃娃、小熊等),不妨把它们带到宝宝身边,这也是宝宝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可以起到安抚宝宝情绪的作用。这更适用于年幼的宝宝。
提高宝宝的理性认识,因为生病本身就是一种很不舒服的经历,打针可以帮助宝宝缓解这种不舒服。你可以告诉宝宝:”生病很难受,打完针就好了!” 这样可以缓解宝宝对针头的排斥和恐惧。
认识到疼痛的感觉 当宝宝打针时,许多父母总是对宝宝说。”这不疼”。然而,当父母说 “不疼 “时,宝宝会有很大的矛盾感,认为 “很疼,为什么妈妈要说不疼”?这种矛盾的感觉可能会妨碍宝宝对外界的信任。父母可以事先说:”打针可能有点疼,但可以忍受,宝宝是个勇敢的孩子。”
事先与医生沟通,告诉医生宝宝的兴趣点,以便在注射时与医生沟通。虽然医生和宝宝并不熟悉,但来自陌生人,特别是医生的赞美是非常有用的。在建立宝宝的自我形象方面,他会感到非常自豪。”连医生和姑姑都说我很勇敢!” 从而抵制注射所带来的痛苦。
宝宝怕打针的原因肌肉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是为了自我保护身体,当外界刺激进入肌肉后立即引起身体的不适感,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对婴儿来说,这种体验是非常不愉快的,所以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如嚎啕大哭、手舞足蹈等来阻挠注射。对针头的恐惧基本上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是比较自然的。
医院的陌生场景刺激了宝宝的恐惧心理人们通常对陌生的事物有一种恐惧感,恐惧心理。在医院这个陌生的场景里,医生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各种注射器和仪器,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大不相同。宝宝胆子再大,在陌生的环境中,行为也会变得小心翼翼。有时,家长和宝宝在家里提前说好害怕打针不哭,但到了医院就不行了。这不能怪宝宝,是医院本身的氛围把宝宝的恐惧感激发出来了。
有些家长经常这样吓唬宝宝。”如果你不听话,就让医生给你打一针!” 这样一来,宝宝已有的感觉在语言创造的语境中再次被不适当地强化和放大,本来不是不可承受之重的感觉变得不可承受。
成人紧张情绪的传递往往在宝宝打针之前就开始了,父母开始担心宝宝是否能够忍受。这种紧张感会不自觉地传给宝宝。
对于习惯使用安抚奶嘴的孩子来说,在打针前、打针中或打针后喝一口橡胶奶嘴会让孩子感觉更好。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11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