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世界有1亿多妇女在服用避孕药,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成为长期依赖者。
在中国,只有2.3%的20至29岁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相比之下,在欧洲和美国,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约为40%,每四名妇女中就有一名在手提包中携带口服避孕药。这表明大多数中国妇女对口服避孕药的使用和效果仍有疑虑。
紧急避孕药
作用机制。大剂量的孕激素冲击使宫颈粘液变稠,干扰受精过程,促使子宫内膜转入分泌期并脱落,阻止受精卵着床。因此,一旦受精卵在子宫内成功着床,紧急避孕药就不能再产生避孕效果。紧急避孕药的有效性为70-80%。
副作用:如果经常服用,大剂量对肝脏和身体有害;不规则出血或月经改变的比例很高;大剂量孕激素会增加早期类似怀孕的反应(如恶心、呕吐),可能由于呕吐而需要增加剂量(如果在两小时内);如果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再次发生性行为,仍有可能怀孕。
短效避孕药
作用机制。短效避孕药从四个方面起作用:利用下丘脑的激素调节来抑制排卵,增加宫颈粘液的厚度来阻止精子穿透,抑制输卵管收缩,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来阻止卵子受精。多点的避孕作用使短效避孕药成为目前最可靠的避孕药。
副作用。极少数妇女可能只在服用的前三个月出现出血和头晕的情况,但通常在一到三个月后就容易适应。短效避孕药的副作用要少得多,因为其剂量小,代谢快。缺点是需要每天服用,如果遗忘超过两天就有怀孕的风险。
长效避孕药
作用机制。这些药丸中的成分进入人体后储存在脂肪组织中,以后慢慢释放,其机制与短效药丸相同,但作用是长效避孕药。
副作用。头晕、呕吐、体重增加、出血;还有类似早孕的反应:由于缓释药物在用药初期血药浓度较高,所以副作用大,妇女的适应能力差。有这种反应的人约占用药人数的50%;由于药物被脂肪组织吸收并储存在体内,代谢缓慢,停药后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计划怀孕。
使用避孕药仍有可能怀孕
如果正确使用避孕药并每天定时服用,怀孕的机会约为1%,这意味着每100名服用避孕药的妇女中,最多只有一人会怀孕。
失败的原因是排卵抑制没有完全失效,物理因素,或影响避孕药的药物,如抗生素、镇静剂等。但是,大多数失败的情况是由于下一次吃药太晚,或者忘记连续吃药,导致失败的几率更高(只有92%的避孕效果保持)。如果每年有100名服用避孕药的妇女错误地使用它,那么其中8人将会怀孕。
如果你不希望发生意外,那么你需要尝试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吃药。你可以让吃药成为你每天出门前必须要做的事情。例如,你每天早上上班前必须喝咖啡,或者你出门前必须化妆。如果你是在晚上吃药,但经常忘记吃的情况下,那么在早上吃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据《镜报》报道,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7.3的女性在使用口服避孕药后,意外怀孕的风险比标准BMI的女性高60%;如果你的BMI高达32.2%,意外怀孕的风险就会高70%(BMI在25至29之间为超重,30或以上为肥胖)。
这听起来确实不公平,但这是有科学依据的。避孕药中的荷尔蒙需要在体内循环才能发挥作用,如果身体质量指数大,那么循环的效果就会降低。另外,较重的妇女身体新陈代谢较快,所以往往在服用下一片药之前,激素就被身体吸收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103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