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是导致贫血的最常见原因,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慢性失血常引起缺铁性贫血;因外伤或疾病过程引起血管破裂或止血机制缺陷,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引起的贫血称为急性失血性贫血……。
1.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于体内铁储存不足,影响了血红蛋白的合成。它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最常见的贫血类型。本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几乎遍及全球。
病因。铁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饮食中缺铁是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钩虫感染、胃肠道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出血、痔疮出血、女性月经量过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等也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症状。症状与营养不良性贫血相似,可以通过检测头发中的微量元素来确定。
预防和治疗。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硫酸亚铁或10%柠檬酸铁铵5~20毫升,每天服用3次。同时需要服用维生素C100~200毫克,每天3次,促进铁的吸收。贫血症状消失后,需继续服药1-2个月以巩固疗效。
辅助治疗。Q)高蛋白饮食。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故应注意饮食补充。每天吃80克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牛奶和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品。②适度摄入脂肪,每天约50克为宜。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否则会降低消化吸收功能,抑制造血功能。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菠菜、紫甘蓝、动物肝脏、动物血、山楂等,提倡使用铁锅。④饮食中应包括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预防和治疗贫血有良好效果。⑤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长期素食等。
2. 营养不良性贫血
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是指体内严重缺铁而引起的贫血,其次是维生素Bi2的缺乏。
引起的原因。很多女性过度控制饮食,不敢沾肉、蛋、奶,甚至少吃植物油,长期吃青菜、萝卜等素食,导致贫血。
症状。除一般贫血症状如头晕、耳鸣、眼花、乏力、头发干枯等外,患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泻、口疮、舌炎等。
预防和治疗。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性贫血的关键是调整饮食的营养结构,科学饮食。早餐摄取足够的高热量优质蛋白质,如豆浆、鸡蛋、牛奶等;中餐摄取多种营养素的菜肴;晚餐少吃油腻食物和甜食,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甘蓝头、胡萝卜、柑橘、西红柿等应多吃,患肠炎、溃疡病的应积极治疗,改善整体营养状况。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95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