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 “食色性也”,是说食物和性是人类最大的本能之一,也是最大的兴奋点。现在人们喜欢说 “色即是食”,是说漂亮的脸蛋会让人本能地兴奋,甚至忘记吃饭的本能。扭曲这两句话的意思,同样可以成立:喜欢吃颜色漂亮的食物,是人的天性。好的颜色往往能带来好的食欲,甚至好的健康效果,所以在幼儿的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颜色较深的食物。
■ 食物颜色越深,营养成分越高
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美国研究人员对33种豆子的抗氧化性以及种皮颜色、子叶颜色、总多酚、总黄酮、总缩合单宁等项目进行了测定,探讨豆子的颜色与所含健康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抗氧化性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同样的豆子中,颜色越深,多酚类物质越多,抗氧化性能越强。
例如,在大豆类中,黑豆的抗氧化指数比大豆高几倍到十几倍。在其他豆类中也是如此,白豆最低,颜色深浅不一的花豆略高,而深红和黑豆最高。
事实上,这种性质并不限于豆类。自然界的植物本来就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颜色最深的品种通常是营养价值最高、健康性能最强的品种。例如,黑米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白米,黑小米比黄小米高,黑芝麻比白芝麻高,等等。
在蔬菜中,深绿色蔬菜的健康价值往往高于浅色蔬菜,如绿色花椰菜高于白色花椰菜,深绿色白菜叶高于浅黄色白菜叶,紫色茄子高于浅绿色茄子,紫色洋葱高于白色洋葱。水果也是如此,紫色葡萄比浅绿色葡萄高,黄桃比白桃高,黄杏比白杏高,红樱桃比黄樱桃高。
这是因为植物中的各种色素具有相当突出的健康价值,特别是其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而且色素含量较高的植物往往抗病能力更强,营养状况更好。
■ 选择加工食品时不要五颜六色,素色的更健康
人们对鲜艳、强烈色彩的喜爱很可能来自于健康的遗传本能。换句话说,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食品的感官特征,其实就代表了食品的健康特征。美丽的颜色证明了它的新鲜度,以及它的抗氧化性;良好的味道表明了食物的丰富营养成分。
不幸的是,由于天然颜色容易褪色,而且难以长期保存,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稳定和色彩丰富的食品都是用合成色素代替天然色素制成。它们给人类带来感官上的愉悦,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健康益处。
所以,在选择天然食品时,我们完全有理由喊出 “好的颜色是有道理的”,越是浓烈,越是明亮,越是健康。只是,在选择加工食品时,我们不妨少一些色彩的情调,选择那些色彩比较素雅的产品,或许更符合宝宝健康的需要。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106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