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胎教的书籍和民间传说。古人认为,未出生的胎儿,在母体中就开始接受母亲的感化,因此,要求妇女在胎教中应明心见性,遵守礼仪,循规蹈矩,品行端正,这样将来生下的孩子,才会品德高尚,聪明伶俐,事业有成。
胎教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一点已经越来越被科学所证实。胎儿的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在怀孕初期就已形成,到了怀孕的第四至第五个月,胎儿的大脑结构日趋完善,各种感觉逐渐发挥作用。现代医学可以借助超声波观察子宫内的胎儿活动情况。胎儿能够对外部刺激作出反应。当胎儿听到声音时,胎儿的心脏会变快;听到汽车喇叭声时,会有频繁的胎动;当孕妇的腹部被光照亮时,胎儿的眼球会移动。如果母亲将婴儿抱在胸前的左侧,婴儿出生后不久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已经习惯于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和母亲体内的血液流动声,当胎儿听到这种熟悉的声音时,就像回到了过去安静的岁月和舒适的环境。可见,胎儿早在子宫里就有感觉,出生后也有记忆。
当母亲的情绪发生变化时,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内分泌系统会分泌不同类型和数量的激素,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积极的情绪分泌的化学物质对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有益;消极的情绪分泌的化学物质对母亲和孩子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害。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过当孕妇处于极度悲痛中时,出现早产流产或早产的情况。当孕妇心情愉快时,她的胎动是有规律的;一旦孕妇情绪紧张和焦虑,她的胎动就会很激烈。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受到惊吓或过度担忧,会影响腭骨的形成,造成腭裂;如果孕妇在怀孕中期经常处于紧张的心理状态,胎儿的体重大多低于正常值。经常焦虑的孕妇生下的婴儿多动、易怒,好哭。动物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如强烈刺激怀孕的猴子,用导管测量胎儿的血氧,母猴越惊恐,胎儿的血氧就越少。
孕妇短时间内情绪波动大,对胎儿影响不大,如果长时间持续情绪波动大,后果就不好了。可见,孕妇保持心情舒畅、情绪乐观、饮食有节、生活有序、情绪丰富,可使胎儿外向而内秀。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9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