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还小,有时候一点小动作都会让他们受到惊吓,这个时候做父母的就要好好安抚宝宝,尤其是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更要注意。
妈妈和宝宝
那么,宝宝受到惊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宝宝受到惊吓后,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宝宝受惊吓的常见原因:
1、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身心受到剧烈刺激。例如:从高处(床、桌子等)摔下;突然的巨大声响。
2. 睡眠环境不稳定。如:在行驶的汽车里睡觉;在大人怀里边走边睡;在嘈杂的公共场所睡着。
3、被迫做不想做的事。如:不愿意洗澡的宝宝被强迫洗澡;被宝宝想到的陌生人强迫拥抱亲吻等。
4、对新奇事物感到害怕。比如第一次看到浩瀚的大海,第一次看到动物庞大的身躯,第一次看到轰隆隆的火车等等。
5、如果宝宝缺乏某些营养物质(如钙),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就容易出现兴奋、哭闹不安、易受惊吓等情况。
6、有一小部分宝宝因为先天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稍微有点动静就会导致惊吓。这类宝宝要多注意,少让他受刺激。
做好护理宝宝少受惊
要减少宝宝受惊吓,就要给他安全、周到的照顾,妈妈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1、白天尽量多安抚、多拥抱宝宝。父母的拥抱越温暖、越亲密,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
2、给宝宝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如果早睡,尽量不要在房间里看电视,说话声音不要太大;
3、清楚知道宝宝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要强迫宝宝接受他不想要的东西,或者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做。如给不喜欢洗澡的宝宝裹上大毛巾放入浴盆,那样会消除宝宝的紧张情绪;陌生人先逗宝宝玩,等熟悉了再抱宝宝;
4、带宝宝外出,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如果宝宝表现出哭闹、困倦等现象,最好马上回家;
5、给宝宝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营养不仅能给宝宝一个健康的身体,减少疾病,还意味着给宝宝智力、社交和心理的发展。
宝宝受到惊吓怎么办
1、宝宝受到惊吓时,妈妈要多拍拍他、摸摸他,孩子需要表现出亲密感。妈妈要多和他做肢体交流,让他知道你在保护他,轻轻拍拍他,以你的身体为轴心左右摇晃他。
2、宝宝受到惊吓时,妈妈要多用其语言与他交流,尽管他听不懂。妈妈可以和宝宝说说话,比如,宝宝别怕,妈妈在这里等等。
3、刚出生的宝宝有皮肤渴,喜欢被抚摸,大人可以通过衣服给宝宝做婴儿按摩操,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宝宝一受到惊吓,妈妈马上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宝,同时进行皮肤抚触,如用手顺着宝宝的头发轻轻抚摸或拍打后背。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迅速使宝宝获得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安抚作用。
4、换个奇怪的姿势抱宝宝。如让宝宝脸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脸;也可以左手轻轻摇摆,右手轻轻抚摸宝宝的后背。视野下降了一个头,宝宝就会觉得怪怪的,把刚才受惊吓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5、如果宝宝缺钙也会导致易惊,这种情况一定要根据微量元素检测,科学合理补钙。
6、如果宝宝睡觉容易惊动,可以在宝宝入睡前放一点舒缓的音乐,宝宝入睡后注意不要让他的小手压到胸口,宝宝惊动时,轻轻握住他的小手,或者拍拍他的后背,给他安慰,他就会安静下来。很快就睡着了。
原创文章,作者:艾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20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