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酮究竟是个什么药?
目前临床上用的黄体酮注射液是山药、大豆等提取的成分,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改造而形成的天然的孕激素,由于它来源广,工艺简单,产量高,故而价格低廉,是临床上难得的既便宜又好用且安全的好药。
黄体酮主要作用是降低子宫肌肉的兴奋性,抑制其活动;生殖免疫学认为,妊娠期黄体激素抑制母体对胎儿排斥反应,而达到保胎目的,其安胎功效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仍有不少人担心它会对胚胎构成威胁,而且一般的药物手册也似乎没对其安全性加以明确的肯定。
但是回想一下,又有哪一种药,哪一本书上对其安全性做出肯定呢?很少,甚至是极少。这时候临床大夫的经验就显得很珍贵了。确实,孕期过量使用黄体酮可能会对胚胎不利,例如理论上可使女胎男性化,出生长大后体毛增多,甚至将来出现月经失调等。但是,就几十年的临床观察而言,只要黄体酮剂量控制在治疗范围之内,它对胚胎仍是相当安全的。
治疗剂量,除了参考用量(10~60mg/日)外,最好在受孕以后,每周测定血中孕酮水平1~2次,一般将血中孕酮水平维持在25ng/ml以上,比较放心。孕前黄体功能不全者,用药时间可持续至孕12周左右。
黄体酮不是保胎万能药!
既然黄体酮在孕期用是安全的,那是不是“凡保胎必用黄体酮”呢?目前临床上黄体酮应用时比较泛滥的,在教科书上都是这样写的,一般的先兆流产,注意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可先按照黄体功能不全给予黄体酮10~20mg/日,并可适量给予镇静药。
其实,黄体酮有其确定的适应症:黄体功能不全,并且需要排除合并的胎儿发育畸形。黄体功能不全为先兆流产的最常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黄体所产生的黄体激素是维持胎盘细胞和胚胎发育的主要物质。如女性在非孕期出现经前点滴出血、经后淋漓不净,再加上基础体温测定、子宫内膜病理检查及激素水平评估等,多可明确诊断。
黄体酮的其他用途
黄体酮不仅可以用于保胎,在妇产科临床,它可是“家常药”,例如功血,月经后期(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血时用它止血;月经过期不来用它来形成撤退性出血,这些情况下,黄体酮用药时间一般比较短(7~10天),但是剂量也比较大。
正确使用黄体酮
1.机体注射:黄体酮传统的剂型是油剂,只供肌注,不可口服,因为口服入肠胃则被破坏而失效,肌注黄体酮吸收不是很好,而且长时间用,臀部容易形成硬结,更有导致感染的可能,一般建议肌注黄体酮时用土豆片外敷,或者热敷臀部,能缓解疼痛和降低形成硬结的几率。
2.口服胶囊:在发达国家,肌注的黄体酮已经几乎不用了,而是改用口服胶囊(丸)或者阴道外用的凝胶。口服的黄体酮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口服也能保存相当一部分的黄体酮作用,目前国内各大医院已经很普遍的在使用了,不足之处是对少数人有一定的胃肠道副作用和神经系统反应。
3.阴道外用:阴道用黄体酮凝胶优点是使用方便,且不经体内肠肝系统代谢,缺点是剂量不易控制,目前价格也比较昂贵。
并不是所有的流产都要(能)保胎
孕妈妈要了解,自然流产是遵循自然界优胜劣汰的法则,它负责将那些有缺陷,不该来到这个世界的胚胎早早的清除掉,有利于人类繁衍强盛,是一种自主性保护措施,不必为此忧心忡忡。由于自然流产的大多数是由受精卵的基因缺损、胚胎畸形或发育不良引起,多数异常胎儿会自行夭折,无论怎样保胎亦无济于事。
即使竭尽全力将胎儿维持到足月,生下来的孩子也大多患有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性器官发育异常等先天性疾病,这样的孩子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忧愁和不幸,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负担和包袱。
另有一些其他的疾病如葡萄胎、恶性葡萄胎,不当的保胎还会加重病情,导致生命危险。还有一点很重要必要反复的强调:保胎之前,一定要确定胎儿是存活的,否则,盲目保胎只会增加刮宫术的难度,也会随时有大出血的可能。
所以对于黄体酮这种药,既不能把它当成“万能药”,每保胎必用,也不能畏之如虎,该用时犹豫不敢用,错过了最好的用药时机,耽误了保胎,丢失了本该有的健康宝宝。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13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