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又称鼻衄,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多在春夏之交,偶有1~2次,容易治疗或可自愈,但每年春夏之交复发,数年不愈,成为令人烦恼的疾病,因为95%以上的鼻出血发生在鼻腔前隔下部,那里的粘膜血管密集,极其脆弱。大多数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由于缺乏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和维生素C,降低了毛细血管壁的弹性而引起出血期,采取止血剂和维生素C药物治疗来止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中医认为,少年儿童本身处于阳盛,加之春夏之交为阳气旺盛的季节,气候干燥,燥邪首先侵袭口鼻,伤及津液,导致鼻腔内水分流失。血管壁干燥而爆裂出血,而出血又伤及湿气而更加干燥,干湿交替的病理状态更加干燥导致再次出血,如此恶性循环,反复难愈,所以出血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可采取以下措施1.
1、平时在鼻孔内涂一些油性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可防止鼻粘膜干燥。
2. 注意儿童用手指挖鼻孔,用异物塞住鼻腔。
3、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如高原气候干燥,在室内放一盆水或湿毛巾。
4、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干燥时少吃辛辣食物。
5、鼻腔出血较轻时,可用凉水凉毛巾湿润额头或后枕骨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生理盐水棉球填塞,若出血较多,可在填塞的同时用中药治疗,即用白茅根50g,黄芪20g,水煎取汁或雄黄散2g服用,若仍无效及时到医院治疗。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10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