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孩子的身体是 “纯阳之体”,阳气比较旺盛,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尤其是婴儿,即使在凉爽的季节,也经常在睡眠中微微出汗,而且头部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快速生长和新陈代谢引起的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担心或治疗。
如果孩子在安静状态下或睡眠中经常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这是一种病态的情况。这是由孩子的气阴两虚引起的。
以下是家庭疗法的中药处方。
如果孩子同时出现气虚和阴虚的症状,如面黄肌瘦、食少便稀、低热、心烦口渴等,宜采用补气养阴、收敛汗水的治疗。
本方的组成。梅花、黄芪、白术、茯苓、麦冬、白芍、知母各10克,浮小麦、糯米根各15克,五味子煎汤3克,分3次服。
如果症状不明显,出汗比较单纯,可酌情煎煮以下单方。
1. 桂圆10片,浮小麦15克。
2. 葡萄干10克,糯米根15克。
3. 梅花参15克,大枣10枚。
4、黄芪10克,大枣10枚。
由气虚引起的小儿多汗是最常见的。多为自汗(清醒时出汗),也常有盗汗(入睡后出汗,醒后止汗),汗出部位以头部和躯干为主,伴有精神不振、食量减少、大便稀溏、体质虚弱、黄肌瘦、手足不温等。
现介绍以下家庭治疗的中药配方。
1、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大枣各10克,浮小麦、糯米根、煅牡蛎各15克煎服,鸡内金粉3克分3次服。
2、用猪瘦肉30克,黑豆、小麦各20克,共为
3、用何首乌10克研细末,加适量米醋调成糊状,每日睡前敷在肚脐上,用伤湿膏一帖封口。
专家提醒小儿家长:平时不要给宝宝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以免气虚多发,出汗多。
阴虚引起的小儿多汗以盗汗为主,常在胸背部和手足心,并伴有精神烦躁、睡眠不安、大便干燥、口渴、面红唇赤、手足心热或低热等。建议使用的是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9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