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开宣布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夫妇均可享受生育二胎政策。
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夫妻双方都符合条件。家庭经济也支持生两个孩子。但如果满足这些条件,他们想生就能生吗?
不要!不要!不要!没有大宝的同意,所有的准备可能都白费了。大宝不同意父母生弟弟妹妹,甚至以自杀的方式逼迫母亲堕胎的情况并不少见。可想而知,有二胎的主见有多重要。
生二胎对第一胎的心理会有多大影响?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心理学家解释如下: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同胞竞争”。第一个孩子的父母在生第二个孩子时,会有一定的失落、嫉妒和排斥的情绪,甚至会有一些明显的敌对情绪和行为(尤其是5-6岁左右的孩子),如:
经常哭;
感到被冷落或被抛弃;
生气无理取闹;
骂弟弟妹妹;
趁父母不在,欺负或掐弟弟妹妹。
这些都是“同胞竞争”的自然现象:有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后,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和成长资源,他们之间会有比较和竞争。“同胞竞争”是正常现象。没必要过度紧张或者完全无视。关键是要冷静处理,做好大儿子的解释、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
同胞竞争不是坏现象
对于弟弟妹妹的出现,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我调整和适应,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敌意”会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弟弟妹妹之间的亲情,也就是弟弟妹妹之间的爱。所谓的“兄弟情”或者更复杂的社会认知,就是通过手足竞争逐渐建立起来的。其中,关键是要求父母适当平衡对两个孩子的爱和关心,要“一碗水端平”。
人类是需要社会化的高级社会生物。手足竞争有利于孩子将来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在兄弟姐妹之间分享、接纳、理解和竞争,而这种竞争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有血缘关系的竞争,有利于孩子社会适应能力的逐步提高。
相反,缺少一个同胞的成长环境,未必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世界上只有中国有庞大的独生子女人口,所以世界上关于独生子女的成熟研究很少。
国内一些研究倾向于认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成年后的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差异。但实际上,这些研究设计通常采用的是横断面调查模型,无法真实反映纵向的、持久的、成人的潜在心理行为问题。比较理想的观察方法是建立一个长期的队列研究来评估独生子女的身心发展状况,或许可以得到更有价值的结果。
金教授认为,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手足竞争的过程和经验,或者更容易形成过度自我、缺乏同理心、缺乏共情、缺乏分享和共情等心理特质,容易对日后成年后的社会化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如果把这种情况放在一个国家、民族或种族来看,更能反映这些潜在的问题。至少,在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劳动力资源的减少、战争的威胁等方面,独生子女会表现出更突出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小贝妈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m.ekkosec.com/29073.html